close

工商時報【記者張瑞益/臺北報導】

近2年臺股TDR快速成長,上月27日相關座談會中,包括證交所、中介機構及已來臺發行TDR的企業高層共同對臺股TDR市場現況及未來進行討論,證交所表示,目前臺股TDR市場在亞洲已是最具規模,希望未來家數達50家以上規模時,將進入第3階段針對國際級企業進行招商,並對臺股第二上市市場前景相當樂觀。

對於近2年來臺股TDR市場快速國際化的腳步,臺灣證券交易所執行副總經理朱士廷表示,臺股TDR市場近2年的快速成長有其背景及原因,但是若觀察鄰近的香港及新加坡市場,臺股的國際化腳步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朱士廷指出,以香港市場來看,目前在香港市場掛牌的公司有1,365家公司,而到9月底為止,其中非香港及非中國的掛牌企業多達961家,即外資企業占香港股市掛牌公司的比重高達73%,再觀察新加坡股市,該市場掛牌家數有773家,其中非新加坡本土企業的掛牌家數也高達315家,比重也有41%;除了港交所及新加坡之外,即使是全球主要的美國紐約交易所及英國倫敦交易所,非本土企業的掛牌比重也都在2成以上。

再反觀臺股,目前臺股集中市場的掛牌家數有767家,其中TDR目前仍僅有24家,佔臺股集中市場比重僅有2.6%,雖然臺股第二上市的TDR市場近2年掛牌家數快速增加,但相對臺股目前的市場規模,再比較香港及新加坡非本土企業的掛牌家數比重,臺股國際化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朱士廷並強調,資本市場進行國際化並非只有臺股在推動,從香港及新加坡的情況也可以看出,這是一項國際趨勢,同時,若每個交易所只鎖定本土的企業招商、掛牌,其實每個交易所也都會面臨掛牌案源不足的問題,因此若要讓資本市場規模擴大、投資標的更多元化,向國際市場招商是發展趨勢。

再從市場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朱士廷也指出從臺灣投資人的投資行為也可看出,投資人確實需要更多國際化、多元的投資標的,以和國際市場更密切的接軌;朱士廷進一步指出,從臺灣投資人透過複委託方式進行海外證券相關的投資金額變化來看,2006年匯出海外的投資金額約在407億美元、2007年增加到449億美元,2008年在金融海嘯之下小幅匯入35億美元,但是今(2010)年仍持續匯出海外投資317億美元。

對於未來國際化的規劃,朱士廷表示,目前證交所推動的是雙主軸的概念,就是以海外企業來臺掛牌及第二上市的TDR市場為兩大市場成長主軸。

以海外企業來臺第一上市的市場來看,朱士廷指出,近日才進行公開申購的宸鴻,該公司來臺形成熱潮,除了公開申購的中籤率創下臺股集中市場IPO史上1.3%的新低,合格的抽籤件數超過54萬件也是歷年所僅見,顯見海外企業來臺上市也已獲得臺股投資人肯定。

朱士廷也表示,目前海外企業來臺第一上市已有多達64家公司申報輔導中,其中包括晨星科技及85度C等多家知名企業,顯示近年來臺灣資本市場的開放政策也已獲得海外企業的認同,證交所認為,因第一上市的掛牌前置作業時間較長,但未來在目前輔導中的海外企業陸續掛牌之後,將是臺股相當重要的生力軍。

臺股國際化的第2主軸則是TDR市場,朱士廷指出,臺股TDR去年掛牌10檔,今年也已有10檔掛牌交易,目前臺股TDR 24檔掛牌的規模已是亞洲最多,包括星、港、泰等市場,推動多年之後,目前TDR市場仍明顯落後臺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股票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