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鴻海與參與益通私募案37小時破局,引起市場譁然,兩家公司各說各話,外界看得一頭霧水。主管機關力求事後釐清真相,但仍難改變不少小股東損失已成的事實。
在台灣,企業之間私募的邀約或併購屢見不鮮,鴻海與益通的糾葛只是其一,只是兩家公司都太有名:一是台灣首富的公司,另一家曾是台股股王,很難不讓外界用放大鏡來檢視過程。
鴻海這次主動公告董事會訊息,程序並沒有錯;益通在尚未拍板前不對外多談,也是明哲保身的方式。
這次事件最引人爭議之處在於兩家公司公告時間不對稱,讓不少股民在鴻海公告隔天進場買益通股票,結果37小時後入股破局,益通股價大殺。如果能夠建立一套上市櫃公司重大訊息若不對稱,股票即刻暫停交易的機制,或許就能讓爭端縮小。
因此這次事件不僅讓鴻海與益通兩家公司都好好上了一課,在體制面也還有可努力之處。
隨著益通與英業達彼此認定未來關係,益通的私募告一段落,先前引發的一連串問題,有待相關單位繼續追蹤。
就產業發展來看,英業達在太陽能領域與益通早有淵源,旗下太陽能電池廠英穩達營運長煙皓等高階主管便出身益通,英業達入股益通後,「老戰友」的情誼,有助縮短彼此間的磨合期,為台灣太陽能業開拓一片新天地。
‧輸入個股名或股號,查詢個股走勢:
‧輸入個股名或股號,查詢個股走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